传宗接代,受传统婚恋观影响重
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银河表示“在中国古代,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,如果有谁说不想结婚了,那家长肯定急了,所以现在家长都在逼婚。在他们看来,结婚就是传宗接代,这就形成了代沟。”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,在中国人的人格建构模式中,只有子女进入婚姻并完成血脉的延续,父母才完成“任务”。给孩子找对象使尽早成家,成了中国家长肩头卸不去的重担。
|
|
多相几个总有合适的
下沙10天相亲8场的小孟虽然相亲屡次失败,但小孟父母没有放弃,他们依然认可相亲对于交友的作用:“这跟古时候的‘盲婚哑嫁’不同,多相亲几个总能找到合适的。” |
|
女性年龄是地道坎儿
面容姣好的柔柔从大二相到大四,每逢春节就相亲,“妈总说女人再漂亮,一旦过了25岁就走下坡路,或许就没有多大市场了。”柔柔的母亲认为:“女性无论条件多好,年龄都会成为一大限制,这是我要女儿早早相亲找对象的原因。”又有才,颜值又高的好男人绝对抢手,趁年轻有资本的时候抓住了那是缘分,抓不住就要努力了。
|
|
门当户对最靠谱
大多数父母认为门当户对最靠谱,双方家庭背景、经济状况、工作性质、工资收入、房子车子等物质条件,是父母关注的重点,而单身男女则更注重双方的眼缘。
|
|
|
|
|
工作忙、社交圈窄,没心思恋爱
“上班后才发现,工作繁忙,根本没精力也没心思恋爱。”小许说,自己是单位里的小辈,加班是“家常便饭”,好不容易有时间休息,更愿意看看书、听听音乐。
“工作后,跟书、跟文字打交道比较多,跟同事以外的人接触比较少,社交圈变窄,很难接触到合适的男青年。”小许自我分析说,快节奏工作导致年轻人生活圈缩窄,而且现代社会高度竞争,人越忙碌,越少有闲时闲情去耐心地了解一个人、爱一个人。 |
|
|
得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结婚
在深圳一家银行上班的王先生“女朋友父母要求,结婚一定要有一套新的婚房。幸好老人家没要求我必须在深圳有一套新房。否则,以我一个年轻人的收入,近几年内还不一定凑得起深圳房子的首付。”王先生说,工作4年,自己有些积蓄,足够在老家衡阳市区买一套一百多平米的新房。
王先生说,能理解准丈母娘疼爱女儿的心情,“作为男生,总想着等自己多奋斗几年,多赚点钱,让另一半的生活过得好些,再好些。” |
|
恋爱结婚不是为了完成人生KPI
名校硕士、个性开朗、相貌姣好、打扮时尚……一直以来都是亲友交口称赞的“优等生”小张,却因为“还没找对象”,成了父母眼中婚恋“大考”的“后进生”。在小张看来,现代女性有自己喜欢的工作,有朋友圈,经济自足、生活充实,婚姻的经济功能减弱,它并不是一件到了某个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事。
“多等等没关系,关键还是看彼此是否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追求。” |
|
|
|